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十一月的部落格

小亚楠的Blog

归档 - 10月, 2009

金秋了,想去看枫叶~

      转瞬间,已经是10月底了,时间过得真快。黄金周的长假貌似还没有过去多久的样子呢。这不又到了赏红叶的好时机了。不知道你想不想去呢?

      去年的时候,一直想去香山看红叶,结果因为有些事情,就没有去成。在11月的时候,应一位姐姐之邀去了百望山,还好,那时候还有一些比较顽强的红叶挂在枝头,在山中比较空旷的草地上,我们俩个一起看小朋友在放风筝。

百望山看风筝

百望山看风</p>
    <p class=Tags: , , , , , ,

星期五, 10月 30th, 2009 小亚楠的角落 没有评论

熟能生巧果然没错哦——做饭篇

    之前还庆幸我们自己开做饭了,但仅限于火锅,我们只是从超市里采购,准备些食材即可,然后统统放进火锅里就ok了。上周回家,奶奶准备了主食,由我来做些家常菜。不得不承认,熟能生巧,一旦放下就将会生疏。更何况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厨艺。这下可是伤脑筋了,随便做吧。

    以前总是回去就吃现成,很少自己动手做的。而现在,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很多事已经要自己开始做了。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人总是要长大的,要自己处理事情的。就像这做菜,自己不做就永远不会做,第一次做不好,多做几次就会有进步的。可是,一直在外面忙碌,很少有机会回家里任意的摆弄了,还真想那天也好好的试试看,认真的学习一下呢,身边就有很多做菜的高手呢,恩,就像好友说的“有资源不利用就是浪费嘛”。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午饭确实很差劲啊,我自己都没吃多少。想想也是,都不记得我上一次自己煮东西吃是多久前的事情了。生疏了很多啊。面对这菜,我这么有“战斗力”的人都望而生畏了……

    或许该抽个时间好好的研究一下,这做菜的学问也不小呢。偶尔我们也会和朋友们聚餐,而我们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从西三环到回龙观要换乘1号、2号、13号线),长途跋涉而来,一般也不用我们帮什么忙,还是直接吃就好了。哎,连个“实际操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最近和同事也在聊这些事情,她们也把一些做菜的小方法给我分享了。看来大家都是做菜的高手啊。也对,要想照顾好现在的男朋友、将来的老公的话,自己还是会些厨艺为宜。上次回他老家长春,原本打算想和他作厨师的老爸学习一下的,每道菜的味道都很棒,可是都好复杂,我没学会,羞愧羞愧。

    嗯,生活还要继续,做菜也会慢慢的有长进吧。还好在生活社区里很多网友喜欢分享一下自己DIY的食谱,学习的途径还是很多的。慢慢来,看看能学会多少。希望将来在自己的厨房里作些可口的小菜……

Tags:

星期四, 10月 29th, 2009 小亚楠的角落 没有评论

十一东北行:一路的美景~

  十一和男朋友去了东北的长春,一路的风景很美,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是种享受。终日在大城市里穿梭的我们,或许该找个时间出去走走,看看山、看看水、散散步,记录下一路随行的点点滴滴……

  北京站灯火通明

  

 

  北京站月亮很明亮~

  

 

  软卧上的储物区好乱!

  

 

  第二天早上,我们终于到了东北的长春火车站!第一感觉是好冷!在北京呆久了,也习惯了北京那个的气候,突然来到了北方,最初还真有些不习惯~

  据说这是农安县的标志辽塔~

  

 

  这个塔高40多米!好高~

  

 

  仰望一下

  

 

  夕阳下的辽塔更美丽~

  

 

  这里的天很蓝~飘着的白云让我想起了美味的棉花糖~

  

 

  这个塔很有插画的感觉~就让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力吧~

  

 

  院子里的葡萄大丰收~

  

 

  这个季节里葡萄藤还很旺盛呢~

  

 

  味道还不错,很甜,可能是这里昼夜温差大的缘故吧

  

 

  来个特写的,再次回味一下,老家葡萄的美味~

  

 

  金黄的玉米~好大呢

  

 

  外出逛街是看见的黄色小花

  

 

  晚上去广场上遇见的“艺术家”,在北京的公园里也会遇见的,有人在广场上用特大的“毛笔”写字或者画画,我在紫竹院和北海都看见过~

  

 

  居然还看见了当地的人们在放孔明灯~可惜太兴奋忘记许愿了……

  

 

  孔明灯慢慢地升起来了,后来飘向了远方……

  

 

  很完美的一个假期O(∩_∩)O~记录东北行的点点滴滴,一个很温暖的地方……

Tags: ,

星期四, 10月 29th, 2009 小亚楠的角落 没有评论

重阳节山菊花吃重阳糕~

     时间过得真快,感觉十一还没过多久似的,这就到了重阳节了。祝我的朋友们以及中关村生活社区的朋友各位节日快乐!

        重阳节的由来我也不多说了。想提醒大家也记得吃个重阳糕,也映映景儿。分享一篇网友的重阳节小记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重阳节的夜晚,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好梦,祝福亲朋好友一切顺利、安康。

Tags: , , , ,

星期一, 10月 26th, 2009 小亚楠的角落 没有评论

上周末回家 心中暖暖的

  周末中午加完班,也没去吃个午饭,我就一路坐车回了房山老家。在路上也没有什么心情看风景只想着早点回去,自从十一从长春回来还没有时间回房山老家看看爷爷奶奶爸爸他们呢,平时除了打电话、就是发几条短信息了,但是毕竟不能见到面,心里不免有失落。

  公车在路上飞速的行驶着,而终究比不上我内心的焦急。之前,也有很长时间不回家过(最多2周而已),也没有觉得什么,可能只是一种习惯吧,一种在外面久了,想回去找到那种只有家里独有的温暖,那种感觉安静踏实的感觉。或许,我在才体味到家人的牵挂、明白什么叫做归心似箭。

  一路上,我和他随便的聊着天,从工作到学习、从生活到家常,没有主题,没有边际的聊着天,感觉还不错。或许是因为有他在身旁吧,一直以来的那种不安的心情有了缓和。和在家里一样,不会有疲惫的感觉。

  这次是我们第二次一起回我家,上次太匆忙了,也没来得及在家里多带一会儿……而这次至少可以安静的悠闲的度过这个周末的剩余时光……

  我们一起走在乡间那蜿蜒的公路上,看着近在咫尺却又不可触及的群山,还有远处的太阳红红的很美。在路旁的田地里,满树的柿子挂满枝头,黄橙橙的呢,我还开玩笑的说,要祈祷它不会掉下来,否则绝对会有掉到头上的可能……边走边聊着……

  身上的双肩背已经被忽略我们就没有感觉到它的重量,虽然几经由好久都没有到户外运动、爬个山、散个步了,但是那天我们的脚步依旧很轻盈,大步的向着家里走去。

  爷爷奶奶还是老样子,虽然脸上已经有很多岁月留下的痕迹、头发已经花白,但是好在身体还很硬朗,心胸也很宽广,每天都会开心的笑着,这些就足够了。知足者常乐,看到这些,我也能够将嘴角轻轻的上扬了。

  简单的“午饭”后,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那个熟悉但不能再熟悉的地方,安心的呆着。我一点也不觉的饿,晚饭就随便吃了些水果。而看着他们两个坐在一起吃晚饭,边吃边聊,气氛融洽,我就很幸福了。两个对我都很重要的人……

  大家围坐在一起玩扑克牌,不知是不是我借了他好运气,虽然不太会玩,更没有什么好的牌技,我每次都是凭运气的。要不就是因为在我家里吧,一直都很顺利呢,大家玩的也很开心,感觉他们又走近了一步。一直就不明白为什么他说在社区、或者sns里一定会出现一些或部分的小游戏,除了提供个人休闲娱乐外,还是与其他认人沟通交流的好途径之一。通过玩游戏,就可以很自然、很顺利的增进彼此的距离。没错的,不论输赢,大家玩的还不错。

  晚上好像忘了看家里的星星了,早上也没有像之前预想的那样睡个懒觉。走在小路上、看着山,在爷爷家里和小狗狗嬉戏,可不知为什么它好像跟喜欢他……

  人常说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论你愿不愿意,时间的脚步是不会因你的不舍都停留半秒钟的。好像做梦一般,转眼间我又离开家了……

  期待着,期待着下一次回家,继续静静的去享受那种温暖……

Tags: , ,

星期一, 10月 26th, 2009 小亚楠的角落 没有评论

十一假期归来 第一次坐动车:和谐号D22

从长春回来,我们坐的是动车D22,6个小时就能从长春回到北京。我第一次做动车,这个和谐号不愧被称作是子弹头,开得好快啊。

列车刚起步的时速是25公里/小时,渐渐的能感觉到车子在加速,出了长春火车站,列车的速度最快达到了250公里/小时左右,外面的风景已经看不清了……

一路上就只停留3次,都是长春——北京沿线的大站,有四平(在路上才听说的,这里有很多的粮仓)、铁岭、沈阳北。这些站虽然停留的时间不等每一站大约间隔是1个小时左右,尤其是最后一次沈阳北这一站,停留之后的四个小时将直接开到北京。但是在这短暂的停留时间里还是有很多人陆续的上车,车上的座位也越坐越满。
这车子的速度随着进入一个小城市就会慢慢的减速,每个车厢的最前方不断显示着车厢号、室内温度、室外温度、时间、列车的当前时速……

我们所在的车厢里,有一个小朋友,大约2、3岁的样子,小家伙的精神可是好的不得了。在候车室时,他们一家三口刚好排在我们前面,那时他就不停的在人群里走走跑跑,一会是妈妈在后面跟随着、一会换作是爸爸。没有想到,我们居然还是在同一个车厢,那小宝贝儿依旧是闲不下,在几个车厢里来回的游走,可怜的是他的爸妈,仍旧是交替着跟着,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小宝贝儿会要求家长抱抱,真实个有趣的小家伙儿,他还打趣的说,“哎,我刚才看见一个熟人。”我一回头,原来说的是那精力十足的小家伙儿啊,确实是“熟人”了,这一路上,在这几个车厢里来来回回不知多少遍,不熟都难了。

在天还亮的时候,我们会不时的看看窗外“飞过”的风景,虽然曾经就听他讲述过,但这次到可以亲眼看看。从长春到北京,看见远处的山都很缓,铁路沿的树还不错,颜色有绿绿的,也有金黄的,还有的是仅树梢是绿色其余是不同程度的金黄色。看到最多的是大片大片的黑色田地,以玉米地为主,有些农田里依稀看见几个人影,在田间劳作,忙着秋收。偶尔也会看见蜿蜒的小河,水面静静的。我比较意外的是,在路上还能看见很多白色的大风车,不知道这么多的大风车会发出多少电呢?当时想起了周杰伦的那首《白色风车》,不过是意境大有不同罢了。原本想拍下一些照片,可是列车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或许该换个相机。没记录下沿途风景的照片,不过确实很好看的。

六个小时的车程,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在车厢里,有很多人会不时的走动走动,因为他们买的是站票,而有的则会在车厢的最后端,比较空余的空间里席地而坐、聊天、吃东西、玩电脑,还有一像是学生样子的男孩在一个大大的练习本断断续续的写着文字,或是记录着当时的心情、或是抒发着他的所见所感。

还好这是两个人的旅途,因为他在,这一路上我不觉得孤单、乏味。我们一起看风景、聊天。没发现他懂的可真多,到一个地方就给我讲述些东西,还有每次他回家路途上的事情。有时会牵着手静静的靠在他身旁,有时会一起玩个游戏,怕我一路会疲惫,我们循环的玩了好几小游戏。没想到他的手真巧,我吃的糖纸就没有用了,而他吃完的口香糖纸,在他的手里却变成了一只小青蛙(我一拍,它就反倒了,估计是我太用力了吧)、一个小水壶、还有一个小船,这些小玩意儿,我就摆弄了半天呢~

虽然长假已经过去一些天了,但是心中依旧暖暖的~

Tags: , , ,

星期三, 10月 14th, 2009 小亚楠的角落 没有评论